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將師生當成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

李艷麗 中國教師報特聘專家、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教體局局長

發(fā)布時間:2019-05-28 來源:中國教師報

每個孩子就像一粒種子,他們的成長需要土壤、陽光、水、空氣。孩子生命成長最重要的土壤就是成人,成人給他們營造外部物質環(huán)境以及心理環(huán)境。

許多時候,當我們面對孩子時,并不清楚他們的內在發(fā)生了什么。所以,現在教育的問題是,成人包括教師和父母,很難把孩子當成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

我們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是被學習的,這時,我們會看到孩子在教育里被學習工具化,成為考試和學習的機器。當他們成年時,反哺給教育的不是愛、不是感恩、不是感謝,而是敵意。一些人都在講教育非常重要,但只存留在意識層面,如何重視成為一紙空談。

我們對教育發(fā)展沒有回到人本身,沒有回到孩子本身,難以做到尊重他們、滋養(yǎng)他們。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大多如此。相對于家庭來說,學校能施加的影響還比較小,這也是我們要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學校教育對一個孩子的發(fā)展能起多大作用,是不是起決定性作用?我認為不是。我們不可以放大學校教育對于一個孩子成長的影響。

如果把孩子當成一個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人,他對學習的興趣應該是一種天然的自我功能,為什么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沒有發(fā)展起來?那是因為教育有時候可能是一種剝奪、一種虐待,并不是真正的支持。

如果孩子天然有這些能力的話,成人需要做什么?如果把孩子當成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我們會發(fā)現孩子在與萬事萬物接觸過程中會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感覺,然后出現各種各樣的情緒,而這些需要成人的理解、共情、欣賞、支持和鼓勵。當這些能力在教育里被剝奪,我們會覺得孩子離開成人就沒有辦法吃好睡好,沒有辦法活動和玩耍,沒有辦法交到好朋友,沒有辦法把語文、數學、體育、美術等學科學好。我們認為孩子需要被教導才能夠成長。

當我們不斷深入思考,發(fā)現把孩子當成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時,我們面對孩子的態(tài)度是不一樣的。孩子在發(fā)展自我功能時有自己的天賦、天然的能力,這種天賦與能力在成人給他們提供的環(huán)境中不斷去體驗,他們就能夠發(fā)現自己、發(fā)展自己,乃至創(chuàng)造自己。這才是教育的核心。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面臨三個方向:一是教師的學科專業(yè),比如孩子在語文上認知的發(fā)展到底是如何透過身體來完成的,這是需要教師去探索或者發(fā)展的方向。二是教師必須認知兒童,必須懂得孩子,要知道孩子的情緒和感覺如何上升到心理,形成他們的精神。知曉學生如何在與成人互動中建構良好而健全的人格。三是教師要完成對自我的認知。成人有時之所以把孩子當成工具,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被當成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所以,今天需要在這個部分進行彌補、進行自我探索。

近年來,一些教師出現職業(yè)倦怠的問題,這些問題出現的時候,教師最需要的是構建新的自我探索和自我認知體系,通過自身專業(yè)化成長克服職業(yè)倦怠。在對教師進行培訓和培養(yǎng)時,這應該成為非常重要的一點。如果一個教師的內在不是病理性的人格狀態(tài),就意味著他的內在有了空間,這個空間可以與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系,使得孩子在與教師的關系里獲得安全感、歸屬感、認同感。

我們應該將教師看成一個心理學意義上的存在,與教師一起重構內在的人格狀態(tài),修復其內在的一些創(chuàng)傷。承認并尊重這一點,教師才能夠正常地與孩子打交道,對于教育來說孩子是主體,教師只是客體。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提供一個有準備的成人環(huán)境,孩子才有可能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9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