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1號”探空火箭發(fā)射瞬間。資料圖片
北京理工大學校史館展廳。 胡喆熙 攝
在北京理工大學校史館里,有一個1∶1復制的火箭模型,其原型就是“東方-1號”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它的身后陳列著當年“東方系列”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的燃料導管和回收降落傘實物。
指針撥回到1958年9月初,河北省宣化靶場燈火通明,北京工業(yè)學院的師生們正在緊張地進行“東方系列”火箭發(fā)射準備工作。1958年9月9日,代號“505”、名為“東方-1號”的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垂直聳立在發(fā)射場。隨著操作員按下電鈕,第一級火箭立即點火、起飛,伴隨著巨響,火箭拖著數米長的火舌,帶著紅亮的尾光,如同東方巨龍騰飛而起、直沖云霄,消失在天幕里。幾分鐘后,靶場遠處傳來第二級火箭落地的“轟隆”聲,整個發(fā)射過程表明:火箭系統(tǒng)飛行正常,達到設計要求。
當時,探空火箭的設計研制都是一片空白。在這樣的零基礎條件下,師生們從火箭材料、殼體設計到推進劑,通過不斷地計算、摸索和實驗,最終完成了505探空火箭的設計和制造。
轟鳴聲中,火箭劃破長空,尾焰照亮了師生們的堅守。這一次成功發(fā)射向中國大地宣告,新中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劃破長空,直沖云霄,成為中國人投向宇宙的“問路石”,寫下了北理工人“拓天之路”的起點。多年來,學校在深空探測領域持續(xù)深耕。從新中國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成功發(fā)射,到助力中國航天器自動交會對接,再到為“嫦娥探月”“天問落火”規(guī)劃軌跡……在“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一代代北理工人不斷書寫著矢志奮斗的篇章。本報記者 郭馨澤 采訪整理
《中國教育報》2025年08月18日 第0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