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做學生成長愿景的守護人

發(fā)布時間:2019-01-15 作者:溫劍文 來源:中國教師報

將課程理念融入班級管理,帶來的是教師、學生、家長各方的全新體驗。廣東省珠海市四季讀書學校教師溫劍文在班級實施的愿景課程,依托于學生進入初中或每個學期開學時對新學習階段的自我期望,以系列化活動課程的方式與學生的自我期望形成共振,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注入了強大的能量。

一個孩子在走進新的學校或進入新的學習階段時,內心會有強烈的自我期望:一種日漸具體的自我觀念,對自我行為表現及未來發(fā)展方向所持有的知覺與期望。這種期待感讓學生內心擁有更高的接納度和更強的好奇心。學生家長同樣對新的學校、新的老師與孩子新的學習征程充滿了期待。

我們班的愿景課程就是基于這樣的思考來設計的:盡可能讓學生面對一個新的階段或重要事件充滿自我期待時,輸入持續(xù)性推動其成長的“能量”。

讓入學流程與學生自我期望完美共振

接手新的班級,入學報到的流程非常重要。這個流程能夠回應家長與學生對新的學習征程的期待,營造更好的家校關系與師生關系,為新學段或新學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做好前置家校溝通工作

新班級接手第一件事:給全體家長和學生打一個電話。這是我們必須做好的一件事情。除了常規(guī)性的基本事務外,一般情況下,我還會申請加一下家長的QQ或微信。

接下來,我會給全體家長和學生寫一封公開信,并在報到之前發(fā)給他們。在公開信里,我會表達對全體家長和學生的期待,表達我對未來工作態(tài)度的基本保證,對家長和學生在未來3年可能的成長與發(fā)展提出建議,同時呈現我的個人教育理念。

2. 重視開學報到的儀式感

作為新生和家長,對于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的期待不言而喻,入學報到的儀式感是對學生期望的最好回應。

在開學報到那天,我會做好如下幾項基本準備工作:

(1)將教室整理得干干凈凈,并在黑板上用心設計一個漂亮的歡迎板報;

(2)將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力爭給學生和家長留下一個最好的印象;

(3)準備好我自己的聯系方式等材料放在顯眼的地方……

在報到流程上,我會設計一些在常規(guī)流程之外不一樣的儀式:

(1)與第一個來報到的學生和家長申請擁抱,并在歡迎板報前合影;

(2)以任務方式讓每一位家長在教室板報前留影;

(3)如有時間,我會讓學生和家長在板報前各用一分鐘講述自己對彼此在未來三年的期待……

我希望家長和學生在報到的第一天能為彼此留下一張照片,加深對這一全新起點的印象。

3. 開好第一次主題班會

新班級第一次班會的目的不外乎:盡可能多地呈現每一個學生對于彼此的印象,增加學生之間的熟悉度。

(1)班會課目的:

通過一系列游戲,讓學生之間盡快熟悉并建立感情,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特長愛好。

(2)班會課流程:

分組游戲:通過游戲將學生隨機分成若干組;

組內游戲:通過一個小游戲讓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彼此熟悉;

競賽游戲:通過三個小游戲分出獎勵組和懲罰組,獎勵組可以獲得提前準備的小禮品,懲罰組要在班會課上表演一個集體節(jié)目。

(3)具體流程:

分組游戲:緣來是你

班主任將6張(根據組數定)不同的圖片撕成若干(每組人數)部分,每人自取一張,在班主任發(fā)出“開始”口令后自行尋找其他部分并拼成一整幅圖(這就是之后的游戲小組)。按照完成的先后順序,得分為10、8、6、4、2……

組內游戲:青春點名冊

小組成員圍成一圈坐好,確定一個小組長,所有組員依次起立介紹自己,再由小組長指定任意一人邊上的第幾人,如王五左邊的第六人,則王五需要說出此人姓名及其他已知信息,答錯或超過5秒未答的組員接受組內小懲罰。

注意事項:小組長需要記錄每個人的名字并帶動氣氛,懲罰時間不可超過20秒,盡量每個人都點到。

競賽游戲……

這個活動式班會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更好地熟悉彼此。前面幾個游戲實際上就是為此設計的,后續(xù)的小游戲可以根據班會課時間的長短來增減。

在班會課結束前,我會重點強調這么幾句話:

(1)從今天起,我們是一家人,要長相守了,長相守是一種考驗;

(2)這個班級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屬于在座的全體同學的;

(3)從今天起,我們都是一張白紙,往后我們每一天的點滴表現都像在這張白紙上畫下的一筆,在未來的某些時刻,我希望每個同學畫出來的都是美麗的圖畫,而不是讓它成為一張被你隨手涂畫成不知道是什么的廢紙……

以上講話依然圍繞的是班級生態(tài)的構建、班級的主人翁意識及學生的自我期待。尤其是第三句話,我希望學生能夠放下過去的包袱和成績,迎接新一輪成長的到來。

用“時光膠囊”激發(fā)學生的美好憧憬

當學生正式開啟自己的初中生活后,我開始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對于初中生活的美好愿景,能否伴隨學生整整3年的成長呢?

遺忘曲線告訴我們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學生習得這種美好的愿景后,我們必須強化它,在未來的時光中能經常喚醒它。所以我想到了一個“奇怪”的玩意兒:時光膠囊。

在我剛接手新的馨蕾53班的時候,我決定給學生埋下一個時光膠囊,做一個也許能跨越3年時光的愿景課程。

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

(1)通過“遇見未來的你”主題班會課的討論發(fā)言,啟發(fā)學生對當下的自我進行反思,激發(fā)和推動學生的自我期望,達到讓學生自我喚醒的目的。

(2)撰寫“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件,并對信件進行精心設計與美化,進一步增強學生對本次活動的重視,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期待。

(3)以充滿儀式感的時光膠囊封存儀式將“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件集體公開封存,增強學生對時光膠囊寄托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記憶,以期時光膠囊在未來的日子里輔助學生自我糾正、自我成長。

(4)3年后的中考前舉行時光膠囊啟封儀式和班會課,讓學生在時光穿梭中實現自我回望,啟發(fā)學生進一步自我成長。

“遇見未來的你”班會課的主體框架是:

教師講述:接納當下不完美的自己;個人發(fā)言:你眼中最美好的自己是怎樣的;個人發(fā)言:你想要自己3年后成為怎樣更好的自己;教師主導:引入“時光膠囊”的概念與意義;教師主導:宣布“時光膠囊”愿景課程的整體流程;教師主導:布置“寫給未來的自己”信件的任務及要求……

在班會課結束后,我在班級宣布了一則征集啟事:征集一句刻寫在時光膠囊上的話。在收到的幾十句話中,孩子集體投票選出了下面這句話:“最好的我們,在未來的此刻等著我們!”

這句簡單的話看似表達有誤,但仔細一想,是那么貼合“時光膠囊”愿景課程的意義。

孩子們在撰寫“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時那份認真的勁頭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幾乎每一個孩子都用稚嫩的筆調對自己美好的將來表達了一種期待,與他們一樣,我也寫下了一封給未來更好的他們的信。

在第二周的班會課上,我們依次把那封“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件鄭重地投入時光膠囊里,在全體學生的注視下,我們將其封存。

然后,我與全班學生一起將這顆時光膠囊像寶貝一樣埋在了學校的一棵大樹下,并共同約定臨近中考的時候,我們將它打開。我想,到時候我又擁有了最好的勵志教育和中考動員的資源。

在后兩年的歲月里,每當經過學校那棵埋下我們對未來更好的自己無限期待的樹時,總會多停留幾步——這份期待就那樣靜靜地躺在樹下,也在期待著一個更為美好的未來。

遺憾的是,兩年后我因為工作單位的變動,離開了那群孩子。在離開之前,孩子們跟我說:“老師,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知道您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也會像您一樣努力。但我們都希望您明年春天能回來,跟我們一起打開那個我們曾經許下的美好的愿望?!?/P>

2017年的春天,我回去與孩子們一起在那棵樹下挖開了因歲月沉淀而變得堅硬無比的土層,在來來往往的路人奇怪眼神的注視下,時光膠囊破土而出。在出土的那一刻,我與孩子們一起歡呼。

在接任他們的班主任張老師的組織下,我們舉行了“時光不老,我們不散”的主題班會,在場的還有班級大多數學生的家長。

班會課上,孩子們逐個朗讀他們的信件,在那些含著淚花的眼睛里,我讀到了成長的美好,讀到了不經意間給他們人生留下的寶貴回憶。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了“最好的我們,在未來的此刻等著我們”這句話的力量。

然后我們共同決定:這個時光膠囊,我們再次埋下它,讓它成為孩子們在高中三年里自我期望的最好陪伴。這個課程的外延再次得到了拓展。

我再一次給孩子們寫了一封信。在張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再次給自己寫下了“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我們約定,高考結束后再一起打開它。

開展這門課程的初衷,是希望播下一粒愛和成長的種子,讓家長、學生、老師對更好的自己的期待內化為每一個人的行動,但沒有預料到它的力量會有這么大。這讓我相信:教育不應該是死板和冰冷的,教育應該是浪漫和溫暖的。

以開學報到喚醒學生的自我期望

需要承認的一點是:美好的愿景在經歷時間流逝與現實磨礪之后可能會逐漸消失。我在工作中能明顯感覺到這一點,尤其是一學期過去,學生會在假期中沉浸于相對舒服的環(huán)境中,對于新學期產生抗拒感,返校后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

那么,我們該如何把這種可能上演的“災難片”變成充滿希望的“青春勵志片”呢?下面我以2018年的假末課程與開學流程課程來說明:

1. 開學前:“寒假余額”變“存款”

許多時候,我們擔心學生在假期“不務正業(yè)”——玩手機、看電視、玩電腦,所以許多老師和家長容易把“斷電”計劃作為調整假期狀態(tài)、實現學生“收心”的主要手段。但我認為,這樣的方式有待商榷。

其一,強制性的做法類似于強制戒斷,這本身會給學生帶來焦慮,而焦慮往往是導致一些“成癮”問題的關鍵;其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對新學期產生抗拒,對學習產生影響。

是什么“造就”了我們假期的這種“墮落”狀態(tài)呢?一大原因就是作息時間混亂。生物鐘的混亂給身體帶來了不適感,不適感帶來的是“想要更舒服”的潛意識。

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從混亂的作息時間中走出來,調試到學校作息時間狀態(tài)?如何讓他們覺得這個調試過程還很有意思?這是假期“收心”的重點。

金點子:大家一起來起床

活動目的:通過5天對作息時間的逐步調整,達成讓學生將作息時間和生物鐘調整到開學所需要的狀態(tài)。

操作需要利用班級微信群或QQ群,操作如下:

(1)先在班級群來一段激勵人心的話:“孩兒們,從明天起我們一起玩?zhèn)€小游戲,這個活動的名字就叫:大家一起來起床……”主要目的在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讓學生利用微信群或QQ群進行起床簽到。

(3)此活動必須整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參與,起到監(jiān)督和陪伴的作用。

(4)具體進階性簽到時間分布如下:

注:簽到時間在表格中規(guī)定時間之前即可。

在這個活動中,幾個重要的問題值得注意:

(1)這個活動的重點在于“大家一起”。

(2)班主任要善于抓住群里的一些有益資源,如同學之間的相互“鄙視”、簽到打卡時間較早的典型事例等進行激勵,把表揚肯定和激將法結合起來,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不過,其中存在一個小問題:我們能看到孩子們及時簽到打卡,但倘若他們簽到完畢沒有睡覺或繼續(xù)賴床,我們無能為力。所以,我們要整合家長的力量參與,引導孩子們“言行一致”。

這個活動能將“假期余額”轉化成調整學生作息時間的活動,從而為新學期蓄力。

當然,還有“掃除力大比拼”等活動,通過在假期打掃學習空間、完成家務等,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和能力。良好的心態(tài)帶來的是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而掃除力大比拼也能讓孩子們對新學期形成良性期許,同時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與獨立自主意識。

2. 開學時:流程讓“災難”變“溫馨”

我們都明白儀式感很重要,因而我們特別注重“開學第一課”。2018年上半年,我們的開學報到流程是:

(1)在接待處領取“新生報到流程單”,并在“新學期愿景”展板上簽字;

(2)在黑板前手拿新年對聯全家人一起合影;

(3)找班主任報到,簡單交流,領取新年紅包;

(4)完成新年任務單上的任務,上交相關假期作業(yè);

(5)將報到流程單交給班主任;

(6)去宿舍找生活導師安排床位;

(7)報到完成,準備晚上六點半去教室上晚自習。

我們每學期開學都會做一塊“新學期愿景”展板,供學生簽字、合影用,2018年展板上的主題語有: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學期,我們用勤奮書寫,用汗水凝結,用理想鋪路。

其中,流程(1)是一個儀式,也是一個愿景喚醒的過程,流程(2)是一個家庭生態(tài)和諧的推動。流程(3)和流程(4)中,我們的紅包里有三樣東西:全體老師共同參與撰寫的新年祝福語、面額分為不同等級的校本貨幣和一份小小的開學報到任務單。學生必須在完成紅包內相關任務的前提下才能擁有紅包里的相應獎勵,并進入報到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任務單里有什么呢?給你的父親或母親一個深情的擁抱;將你的父親或母親抱起來;大聲將自己的新年愿景告訴父母;大聲對父親或母親說:“爸爸(媽媽),我愛你”;給你最喜愛的老師一個深情的擁抱;對自己過去一學期中最想感謝的人大聲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這個紅包和這個任務的意義何在?從我們的進階性“精準標靶定位”中可見一斑:

想讓那些平日里存在感低的孩子多一些幸福感嗎?那就把校本貨幣較多的紅包拿出來讓他抽,怎么抽他都能“中大獎”,成為全班同學眼中的幸運兒;

想讓那些平時與家長關系比較緊張的孩子緩和一下親子關系嗎?那就讓他們抽到一個跟爸爸媽媽說一聲“我愛你”的任務紅包吧;

想要給那些平日跟同學關系比較緊張的孩子一個緩和同學關系的機會嗎?那就讓他們抽到一個擁抱自己身邊同學的任務紅包吧;

想讓那些缺乏規(guī)劃意識的孩子擁有規(guī)劃自己新學期的機會嗎?那就讓他們抽到一個說出自己新學期愿景的任務紅包吧……

只要我們提前對紅包的金額與對應的任務單進行規(guī)劃,并針對學生的不同類別情況進行分類,就能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實現“精準標靶定位”教育的功能。

開學后的第一次班會課非常重要,班主任務必精心設計,做好做精細。因為學生對于這個集體已經非常熟悉了,所以操作方式與新生入學時的班會課略有不同?;拘问接校航涣魇?、展示式、小組討論式、團隊建設活動式等。內容也可以從“回顧假期”“展望新學期”“班級團隊建設”等角度展開,以“溫暖的回憶推動孩子前行、心靈的雞湯與勵志的言語激勵學生”為主要內容。

這一課程我會在不同的學期做一些調整,主要圍繞該學期班級的重點工作。如八年級第一學期開學,我會提前讓學生在假期給自己最想感謝的人(家長、老師、同學均可)準備一份小禮物,在開學報到當天,每人在教室黑板前錄制一個對自己過去一學年最想感謝的人的視頻。

這樣的課程結合了家長的參與,我們希望能整合家庭、學校的教育場力,為學生新學期的成長注入新的“能量”。

到了初三畢業(yè)前,還有一個愿景課程——“愿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課程的主旨很明確,聚焦于學生對未來的憧憬,一般以精心準備的主題班會、畢業(yè)班校會等方式呈現,鼓勵學生為未來努力,也為培養(yǎng)他們對母校更深的感情。

(作者單位系廣東省珠海市四季讀書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9年01月16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