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示
思政課擔負著“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的使命,因而要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領、帶動其他課程同向同行,整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增強師生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薄罢n堂教學主渠道”是指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內的高校各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其中,思政課擔負著“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的時代使命,因此,教師要增強使命自覺和教學自信,著力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領、帶動其他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整體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增強師生獲得感。
堅持“學生發(fā)展中心”導向,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
“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是思政課“05”方案實施以來確立的課程建設目標,也是廣大思政課教師孜孜以求的教學價值。當前,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需要重新審視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定位,建構新型師生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這就要求我們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價值理念,建構“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師生關系,打造師生教學共同體。確立學生的中心地位是為了更好地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和教師共同成為教學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和受益者,共同提升獲得感。
思政課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理論闡釋、價值導引和人格示范,這在課堂教學及其前后的相關環(huán)節(jié)都要落細、落小、落實。課前備課時心中有學生,想學生之所想,主動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了解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對課程的期待,把脈分析學生的思想困惑,據(jù)此做出系統(tǒng)而有現(xiàn)實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建構生成課堂教學體系。課堂講授時眼中有學生,關注、關照到每一位學生,著力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真理性及其當代價值吸引學生真學,創(chuàng)新并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究,學透理論重點難點問題、理性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澄清思想認識疑點問題,使其真懂、真信、真用,促進理論知識、思考體悟向德性和信念的內在轉化。在課外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思政課教師要主動關心學生,與其對話交流,傾聽學生心聲,并適時指導解決學業(yè)、交友、戀愛、就業(yè)等方面的個性化問題。只有樂于并善于做學生的知心人、積極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需要,才能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如此,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價值才能得到廣泛認同。
軟硬實力兼?zhèn)?,增加?yōu)質教學供給
高校能否用好課堂教學這個“立德樹人”的主渠道,教師是關鍵。就思政課教師而言,只有自己“明道、信道”才能“傳道”,這直接表現(xiàn)為能否講深講透重點難點問題,能否釋疑解惑以理服人,能否有力批駁錯誤言論和社會思潮,最終關乎能否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培養(yǎng)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思政課教師有敏銳的問題意識,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發(fā)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的豐富內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持之以恒地開展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逐步累積內化為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同時,還要廣泛吸納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具備廣博的人文知識和較強的教學能力,能夠熟練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等。這些與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綜合構成“硬實力”。與之對應,思政課教師還要提升自身的“軟實力”,其中“德”是核心要素,必須自覺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思政課教師對真理的追求、對道德的堅守、對事業(yè)的真情投入,都會在課堂教學中直接或間接地展現(xiàn)出來;對學生精神世界的自覺關照、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關心、對學生的真切關愛,學生是能夠心領神會的,從而產生積極向上的內在動力和精神追求。總之,打造“有虛有實、有棱有角、有情有義、有滋有味”的思政課堂,“硬實力”和“軟實力”缺一不可。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和仁愛之心”等方面潛心錘煉,刻苦修為。 深化課堂教學規(guī)律研究,提升思政課教學的品位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遵循教書育人規(guī)律,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這是三個宏觀層面的規(guī)律,在遵循這三個規(guī)律的前提下,還要加強對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的本體研究。無論是課堂教學形式還是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都要遵循科學的教學規(guī)律?!?5”課程方案實施十余年來,思政課教學研究逐漸興起,但就現(xiàn)有研究成果來看,很多教學研究還是停留在經驗總結的層面,或者是就現(xiàn)象來談問題,較少地運用教育學、課程論、教學論、心理學、教學法等相關學科理論來分析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繼而深化課堂教學規(guī)律的研究,這是制約思政課教學質量可持續(xù)提升的短板。
當前,思政課教學要理性回歸教育教學母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教書育人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深化課堂教學規(guī)律研究:如課堂教學三要素——教師、學生、教材的協(xié)同律;教材體系、教學體系、信仰體系的轉化律;知、情、意、行的相互作用律;基于學生接受的有效教學規(guī)律等。特別是新媒體新技術的普及使用引發(fā)了學生認知方式、接受偏好、話語風格的深刻變化,對課堂教學產生了直接影響,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其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功效是潛在的、長遠的,也唯有遵循教學規(guī)律,才能教得科學、學有所獲。
(作者系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本文系2017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獲得感研究”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29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