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_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激情不卡视频_亚洲成av人不卡无码

首頁>檢索頁>當前

紅色基因激蕩少年情懷

發(fā)布時間:2018-12-06 作者:黃乃秀 來源:中國教育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叮囑全國人民,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并強調指出“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質”。中央軍委于今年6月印發(fā)了《傳承紅色基因實施綱要》,推動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確保軍隊血脈永續(xù)。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銘記紅色基因的根本內涵及其深遠意義,賡續(xù)光榮傳統(tǒng),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

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確立的黃金時期,知識體系架構正在逐漸搭建,心理素質正在逐漸完善。此時,只要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以紅色基因導航、定位、引領,青少年就能逐漸樹立起正確的三觀,錨定人生的價值坐標,向著遠大理想茁壯成長。

近年來,各地中小學在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中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活動。為了讓紅色基因真正融入每一個青少年血脈,我們今后還應進一步強化三個方面。

一是強化認知。

學校、家長、社會三方面,都應該將傳承紅色基因教育與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各地中小學校必須把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擺在學校教育的重要位置,學校的黨組織、政教處、團委會、學生會、少先隊、班委會應分別制訂出翔實可行的計劃,切實抓好責任落實,同時要積極爭取本地宣傳部門和關工委、少工委的具體指導。社會各界,尤其是革命圣地、紀念館、博物館應主動配合,為青少年參觀學習大開綠燈,為他們的人生提供豐富不竭的精神滋養(yǎng)。

此外,還必須充分認識到,紅色基因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是長期的、終身的,必須穩(wěn)扎穩(wěn)打,久久為功,不舍朝夕。

二是強化活動。

一方面是高度重視紀念慶典活動。近年來,黨和國家每次舉行的以重大事件、重大節(jié)日、重要人物為主題的紀念慶典活動,不僅是對過往的紀念,更是對現(xiàn)實的激勵、對未來的展望。例如自2014年以來每年9月30日全國性的烈士紀念日,人們在烈士紀念碑前、烈士紀念館里撫今追昔,緬懷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英烈用生命和熱血在中華大地上書寫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畫卷。每個青少年心靈所受到的震撼、影響和感染不言而喻,其教育效果較之平日的說教無疑大得多。

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主題活動。大河奔涌,難免泥沙俱下。近年來,一些庸俗文化和“泛娛樂化”現(xiàn)象、虛無歷史的態(tài)度、詆毀貶損英雄的謠言、矮化英雄精神的觀點等不良思想、奇談怪論沉渣泛起,給紅色基因教育帶來了一些阻力?,F(xiàn)在的青少年長期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之下,沒有體驗過民族生死存亡的苦難,沒有經過血與火的考驗,對那些為國為民而英勇獻身的英烈的英雄事跡和英雄精神有所淡漠。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中小學校開展“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主題班會活動的通知》于今年5月下發(fā),要求中小學組織舉辦崇尚英雄、精忠報國的主題活動。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弊湓谥腥A大地上的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各地中小學都要定期舉辦諸如“祭掃烈士”“學習英雄”的主題團隊活動,召開主題班會,讓全體學生講好英雄故事,傳揚英烈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事跡,并從中提煉核心價值觀,理解英雄與報國為民的關系,感悟蘊含在英雄精神中的紅色基因及其煥發(fā)的威力,并轉化為前進的無窮動力。

三是凈化網絡。

互聯(lián)網的興起,為現(xiàn)代社會帶來方便,但也因難以監(jiān)管、信息良莠不齊等,為學校教育帶來極大挑戰(zhàn)。由于網絡傳播渠道多、速度快、受眾廣,且往往超越國界,加上有些青少年道德意志薄弱,易受暗示誘惑,即使是受到微小的不良信息刺激,也有可能觀念模糊、是非混淆,甚至沖擊、削減、淡化平日所獲得的認知,出現(xiàn)此消彼長的負效應。由此看來,學校、家長、社會必須聯(lián)手合力,清除網絡空間的烏煙瘴氣、渣滓、毒素,為青少年營造出一個傳播健康信息和紅色基因的網絡空間,讓每一個青少年都能一次次地經歷、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

(作者單位:江西省永豐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6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