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高效課堂發(fā)展趨勢,我想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第一,雖然要“打造高效課堂”,但我們也不能說高效課堂就是包打天下的課改范式——這里需要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即高效課堂到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還是通往教育目標的工具?多年來,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涌現(xiàn)出許多模式,包括整體性課堂教學改革模式,也包括單個學科的模式。改革中,這些模式都會和每所學校的實際、教師的駕馭能力、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結合。我認為,任何一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問題都是解決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之間的關系,其中的關鍵是制定一個規(guī)范化的流程。
第二,高效課堂面臨的問題其實和我們厘清這個關系也是相關的。因為我們要讓教師接受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去推進,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價值認同。現(xiàn)實中,一些校長比較認同某種課改模式并在全校推行,但教師的認同度不高——這時候需要我們反思,學成功的課改經(jīng)驗到底要學什么?他們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是整個學校學教文化體系的建設,而不單單是課堂模式的單一變革。所以許多學校課改推行不下去,問題就出在適合學校的文化體系沒有建立起來,脫離了學校的管理,脫離了課改整體性的構建去談課堂教學,不可能真正成功。
第三,未來高效課堂發(fā)展的趨勢,一是將更加關注學校文化建構的問題,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必須要有整體價值觀的導向;二是將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科學化的問題,現(xiàn)在的教學已經(jīng)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雖然學生的學是關注的重點,但如何處理好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在操作層面上還存在困難,因為傳統(tǒng)的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了用自己豐富儲備的知識體系來教學生,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引領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今天的課堂上并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同時,高效課堂也不能脫離課程談課堂。教學離不開課程,課程改革必須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所以未來需要在課程實施的背景下談教學,并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
(作者系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2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