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本身蘊含著豐富的課程資源,一旦教師走出書齋,以世界為課本,以天地為課程,就能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更美的生命。
樹是春天的主角,其本身意蘊豐富,意象鮮明。我們設計的以“樹”為主線課程,有這樣幾層立意:誦讀經典詩文,體現文化傳承;認領樹與種樹,既契合“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環(huán)保理念,也能促進學生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觀樹與討論,能喚醒學生的鄉(xiāng)土意識和家國情懷,既“記得住鄉(xiāng)愁”,也能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的生命狀態(tài)。
種下綠色的夢
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我們舉辦了“像樹一樣生長”的主題活動,讓九年級各班分別認領一種校園里的樹,如竹子、松樹、梧桐等,把為樹代言和班級宣言結合起來。比如某班的代言詞是:
我們班認領的是紫薇樹,我們?yōu)樽限贝?。宋代楊萬里有詩云:“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弊限睒渥藘?yōu)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jié),花期長,故有“百日紅”之稱,又享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譽。我們會像紫薇樹一樣,百煉成鋼,百日留芳,夏日炎炎,我自芬芳。
孩子們還把自己的心愿寫在繽紛的彩帶上,系在樹上,既是祝福,也是見證。之后學校還組織學生在操場種樹,表達種植希望之意,也表達像樹一樣生長之意。
在課堂上講樹說樹
我們接下來開設了有關春天的校本課程。熱身活動進行關于“樹”的飛花令詩詞比拼?,F場學生爭先恐后,盡情暢游在詩山文海之中。也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充分熱身,蓄足了能量。接下來課堂分幾步走。
第一步為師生梳理品鑒古典詩詞名句,領略古人在樹中寄寓的深摯情感。采用小組討論、師生對話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相關詩詞的深意。比如“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中的世事變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中的悵惘蒼茫,“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蘊含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二步為講故事。教師先講名家文章中樹的故事,再請學生講述自己與樹的故事?;蛟S每個南方孩子的記憶中都有一棵難忘的樹,無論是樹下的嬉戲,還是樹上的攀爬,綠蔭覆蓋的童年,樹的枝丫伸進每個人的生命……通過名家作品引路,連起每個人的生命記憶。
第三步是視頻實景觀樹。江蘇常州和云南芒市兩個學校遠程連線,同步上同一節(jié)課。兩地教師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本市市樹的基本特性和相關文化意味,引導學生感受“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樹”的要義。常州的園藝師講授了市樹廣玉蘭的特色,大家如身臨其境,饒有興味。芒市的兩名學生在千里之外的實景樹下,詳細介紹了芒市樹包塔的奇景。這種新奇有趣的景觀使學生們眼界大開,他們對樹乃至對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
第四步以樹為切入點討論現代生活與自然的關系。學生們一致認為,城市人需要綠蔭,在擁堵的汽車里看到站立的樹,在霧霾的日子里看到朦朧的綠,感覺日子還是有滋味的,還是值得等待的。接下來分析張曉風的《行道樹》,禮贊在灰色的水泥和天空下的一抹生命之綠。再通過反復品讀王鼎鈞《那樹》的文字,讀出了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看到都市文明發(fā)展的利弊,產生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層思考。最后我們將舒婷的《致橡樹》一詩送給了女生們,將曾卓的《懸崖邊的樹》贈予了男生們。
到公園中誦讀春天
央視有《朗讀者》節(jié)目,我們能否也來“朗讀春天”?我把設想提出來,得到了新橋初中的認同,很快,又有兩所學校加入。
大家共同選擇了人文色彩濃郁的東坡公園。一生顛沛的蘇東坡對常州情有所鐘,多次游歷于此,曾至此泊舟登岸,后人建亭以紀念。園子不大,景觀卻很豐富。扶疏花木變幻著四季的表情,亭臺樓閣剪裁著江南的一角,特別是陳列著東坡當年的洗硯池,還有東坡塑像、仰蘇閣。我們“乘著春天的翅膀”詩文朗誦會就在仰蘇閣下舉行。
第一板塊朗讀內容是現代詩歌。要求每一名學生朗讀詩歌之前,要有推薦語,每首詩應在2至3分鐘之間,每校兩名學生代表,推薦語和詩歌朗讀可以兩人合作。第二板塊朗讀內容是學生朗讀名家寫春天的故事,第三板塊朗讀內容是本校師生自寫的“我和春天的故事”。
站在春天里懷想,站在春天里放歌,在文字與聲音里,與春相逢,誦讀品悟,這樣的課程讓所有與春天相關的知識都鮮活靈動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朝陽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9日第10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wenfengfk.com All Rights Reserved.